編者按:近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印發了《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保障性規劃之一,《規劃》是指導十三五時期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全面了解掌握《規劃》,加深讀者對《規劃》的理解,推進《規劃》的實施執行,記者采訪了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朋德同志,對《規劃》做了深入解讀。
一、請您談談《規劃》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也是推動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國家局黨組歷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重視科技發展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研究。在過去三十年實現了測繪技術體系從模擬到數字化、再到信息化三大轉變。2012年2月,我局編制印發了《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了科技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全國各級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也研究提出本地相應的科技發展規劃內容。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全面推進以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和創新驅動發展、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迫切要求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航空航天遙感測繪、應急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以下簡稱五大業務)發展。在此背景下,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和《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制定了《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十三五規劃》,這不僅是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科技創新重點布局,更是深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發展的行動指南。
二、十二五期間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
十二五以來,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始終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圍繞事業發展大局,著力推進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建設,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重要成就。
一是科技創新政策環境明顯改善。國家先后發布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極大地優化了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環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去年召開了國家局科技創新工作會議,印發了《關于加強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的意見》,為科技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同時,建立和完善了國家局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這些都為加強科技創新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礎。
二是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形成了一批重要創新成果,并在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中得到推廣應用。資源三號01、02星成功發射,實現雙星組網,開啟了我國自主航天測繪新時代。北斗導航衛星建立了星間鏈路,標志著我國掌握了全球導航衛星星座自主運行核心技術。自主研制的機載雷達測圖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主研發了大規模集群化遙感數據處理系統,生產效率提高5~10倍。首次完成了全國范圍1:5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年度更新。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地理國情普查與監測,成功打造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時空信息云平臺升級。自主研發了航空數碼相機、傾斜相機、無人飛行器航攝系統、應急監測系統、移動測量系統等一大批技術裝備,實現了基于自主可控中央處理器、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的新一代地理信息平臺軟件的全面國產化,部分性能指標優于國外同類產品。
三是科技創新成果碩果累累。據不完全統計,十二五期間,測繪地理信息科研經費累計投入達22.40億元,其中財政投入13.75億元,較十一五增加37.5%。企業加大了科技創新投入力度,部分企業研發投入高達企業年收益20 %以上。共開展科研項目4300余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項目300余項、省部級科技項目800余項,形成科技成果近1000項,在生產中轉化應用600余項。多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際獎項,獲國家創新團隊獎1項。
四是科技創新平臺布局不斷加強。國家測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成立。航空遙感數據獲取與服務等5個聯盟被認定為國家級產業技術聯盟。長江經濟帶地理信息協同創新聯盟等一批區域協同創新中心相繼成立。國家局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序推進,先后成立了海岸帶地理信息環境監測、中亞地理信息開發利用、時空信息感知與融合技術等國家局重點實驗室與工程中心。成立了首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建成目前亞洲唯一且精度和穩定性排在國際前三名的全球GNSS數據服務(IGS)中心。
總體來講,十二五時期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科技支撐與引領作用彰顯,創新政策環境不斷優化,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創新平臺布局不斷優化,創新人才培養成效顯著,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日益凸顯,科技國際合作走向深遠,科技整體水平步入國際先進行列,對事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大幅提升。
三、您能談談目前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的總體情況嗎?
前面提到,到十二五末,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整體水平已經躋身國際先進行列。尤其近年來,在計算機科學、空間科學、信息科學、互聯網技術和現代工業制造技術等融合發展的推動下,在廣大測繪地理信息科研工作者的努力鉆研下,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在測繪基準、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處理、管理、分發服務以及裝備制造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別是在自主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測繪、自主航空遙感測繪、全球測繪以及衛星導航定位裝備和地面測繪裝備制造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大地基準、GNSS數據處理、地理信息數據獲取技術理論、地理信息變化檢測、SAR系統、高精度全站儀等部分研究領域躋身世界第一梯隊。總體來看,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水平與國際上各相關領域的最高科技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處于小部分領跑,大部分部分并跑、少部分跟跑狀態,主要短板和瓶頸集中體現在高精尖測繪儀器裝備研發及應用融合程度等方面,國際觀念和全球性科研關注不夠。其中,重力觀測設備、海洋測繪裝備和地下探測設備的制造等部分領域差距較大;光學和雷達數據處理、地物信息自動提取以及空間數據處理分析等技術也還存在一定差距。產生這些差距的原因,既有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能力相對不足的問題,也受各類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應用不夠、現代工業制造水平不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不過,客觀而言,國內和國際測繪地理信息科技最高水平差距正在呈現不斷縮小之勢。一方面,我國在過去五年里已經填補了多項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空白,另一方面,雷達衛星、重力衛星等測繪衛星已經提上日程,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測繪相關科研項目研究正在有序開展,而且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的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為測繪高新技術裝備的研發帶來新的機遇、注入了新的動力。
四、《規劃》研究編制過程和主要內容?
《規劃》編制工作從2014年3月份開始,主要經歷了前期準備、思路研究、文本編制、征求意見和完善送審等幾個階段。開展了《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執行情況評估工作,形成了執行情況評估報告。制定了《規劃》工作方案,組成編制領導小組和編寫組。按大地測量與導航定位、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理信息與地圖制圖三個領域分別召開了《規劃》研討會并形成科技發展研究報告,還委托有關單位組織編制了地下管線測繪、海洋測繪、極地測繪等專項研究報告。在廣泛征集十三五科技發展需求和對科技部、國土資源部、國防科工局等行業對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需求的調研,形成了《規劃》編制基本思路和大綱。《規劃》初稿形成后,提交局科技創新工作會征求意見,并根據庫熱西局長主持召開關于事業規劃的局長辦公會要求,融合五大發展理念,形成了《規劃》征求意見稿。今年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后,又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聯合局測繪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開展了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情況調查,并形成了科技發展情況報告。在此基礎上,對《規劃》作進一步完善并廣泛征求意見并提交國家局科技委常委擴大會議研究討論,最終于今年9月份正式通過局長辦公會審議。
《規劃》的第一部分是關于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形勢與需求。全面分析了國際上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現狀和趨勢,總結了十二五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取得的成績,科學研判了新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了經濟社會發展對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的需求以及科技創新發展的差距與不足。
《規劃》的第二部分是關于總體要求。確立了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明確了發展目標。
《規劃》的第三部分是關于主要任務。主要包括核心理論與前沿技術、重點科技任務兩個部分。一是核心理論與前沿技術部分。主要包括:測繪基準與導航定位、地理信息數據獲取、地理信息數據處理、數據管理與服務、社會化應用等五個方面提出十三五需要開展的核心理論與前沿技術研究。二是重點科技任務部分。主要包括:地理國情動態監測、應急測繪與服務保障、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新型多傳感器數據采集與融合處理、地理信息安全監管與安全態勢服務技術、測繪衛星后續星、現代測繪基準維持與服務、海洋及內陸水下地形測繪、室內外無縫定位與智慧時空技術、時空大數據跨界融合、新型測繪裝備研發與檢測檢校技術等11個方面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
《規劃》的第四部分是關于保障措施。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強人才培養、優化創新平臺和深化合作交流等四個方面,分別闡述了保障《規劃》有效落實的具體舉措。
五、《規劃》編制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規劃》在編制也緊密結合了《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國土資源十三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航天十三五規劃等國家重點專項規劃。《規劃》全面落實《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以支撐五大業務為抓手,注重解決制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障礙,全面推動事業改革創新發展。
在創新發展方面。一是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加強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體制機制。二是要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著力解決成果轉化方面的突出問題。三是要完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基地和平臺的作用;四是要加大對企業的政策、投入、研發、轉化等方面的支持,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五是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實施和事業發展需要,開展重點方向和重點領域的科技攻關。
在協調發展方面。一是注重與國家科技發展規劃、事業需求、其他行業需求以及地方科技需求的協調,形成全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一張網;二是注重軍民科技協調發展,打通軍民共性技術的互通互用;三是注重國內外協調發展,國內領先技術走出去,國際先進技術引進消化吸收集成;四是注重應用基礎研究與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的協調,發揮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應用創新等創新鏈條各環節的作用;五是注重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的協調發展,梳理政府與市場的界線,考慮哪些是政府必須支持,哪些是市場可以推動的;六是注重目標性與導向性的協調,既要指導整個行業的科技進步(重點任務中第一部分),為目標實現提供技術儲備,又要明確系統內的科技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中第二部分)。
在綠色發展方面。一是要發揮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科技創新的低碳綠色特點,強化互聯網+地理信息的社會化應用服務和科技創新動力源作用;二是要充分發揮測繪地理信息對綠色發展,如生態國土、環境保護等的科技支撐作用,主動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地理國情監測與國家重大戰略緊密融合,在主體功能區規劃、多規合一、自然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在開放發展方面。一是注重與其他行業的開放融合,為其他行業的規劃、建設、運維等各個環節提供測繪地理信息科技支撐;二是注重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提升我國在全球地理信息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三是推動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人才、產品、企業走出去,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四是加強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為一帶一路走出去等重大戰略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共享發展方面。一是注重部門間、地區間科技資源的共建共享,推動測繪地理信息科技成果在各個領域的深度應用;二是注重軍民之間技術研發、成果應用的合作共享,開展軍民科技深度融合;三是促進人民群眾共享最新科技成果,著力提升測繪地理信息部門的公共服務水平。
六、十三五期間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是什么?
十三五時期,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工作要全面貫徹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緊密圍繞事業發展戰略,落實《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十三五規劃》,支撐五大業務,著力健全創新體制機制,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難題,全面推進信息化測繪體系技術能力建設。
主要目標是: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更加健全,人才、資本、技術、知識自由流動,各類創新主體、軍民科技協同發展,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創新效率明顯提高,測繪地理信息標準體系更加科學完善,科技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全面建成,為構建五大業務協同發展的公益性保障服務體系、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七、有哪些措施保障《規劃》任務目標的順利完成?
《規劃》的關鍵在于執行,我們希望各地各單位把該規劃作為地方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發展綱領性文件,作為一項考核內容加以落實執行。我們提出以下7個方面的措施和要求: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單位要切實把科技創新擺在事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來謀劃和推動,加強與各地國土資源系統等其他行業的對接與融合,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加強對本規劃落實執行的監督指導,確保科技創新各項舉措有序有力有效推進。
二是優化政策環境。完善科技項目管理制度,鼓勵各類創新單元公平參與科研項目競爭。加強對科技創新平臺的動態管理,健全技術創新與標準化互動支撐機制。建立科技創新投入、科技成果評價、科技創新獎勵、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三是拓寬投入渠道。爭取各類科技計劃加大對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重大測繪工程應安排適當比例經費用于關鍵技術攻關和生產性試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各地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本級財政預算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鼓勵企業和生產單位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強化項目績效評估和動態調整。
四是加強人才培養。培養造就一支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和高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科技管理人才組成的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隊伍。鼓勵科研機構與企事業單位之間通過相互兼職,促進人才交流與合作。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優先引進掌握國際領先測繪地理信息關鍵技術的高端人才。
五是優化創新平臺。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和部門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的布局優化,進一步發揮國家測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轉移轉化作用,鼓勵各地方省局建立技術創新中心,培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加強創新聯盟、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推進創新平臺的部局共建、省局共建與軍民共建。支持國內科研機構和企業建立全球(海外)研究機構,加強野外觀測臺站、檢測檢校平臺、技術轉移中心等科研條件平臺建設。
六是強化軍民融合。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的《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加強軍民測繪地理信息科技統籌,推進軍民測繪地理信息科技資源共享。加強軍民測繪地理信息科技人員的交流合作。建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成果軍民雙向轉移機制。
七是深化國際合作。強化與國外科研機構、高校的合作交流,建立聯合研究中心。支持科技人員在國際重要組織和機構中任職。支持我國機構和人員承擔或參與全球及區域性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合作計劃。加大內地與港澳臺地區測繪地理信息科技交流與合作的力度。